沐义沙龙分享:不同维度的竞争
高纬度的颠覆创新看起来层出不穷,而且洗牌传统行业速度越来越快,阿里花了5年时间颠覆了零售行业,微信红包一夜之间实现了几亿用户的覆盖,OFO摩拜们只花了2年之间就实现全国覆盖。面对这些挑战,传统行业的管理者希望通过更加良好地规划研究,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常规地听取客户的意见这些常规解答来应对,结果恰恰相反,这些努力并没有收获对等的收益,看似很多传统企业都陷入了创新两难的境地。空有创新的心,没有创新的能力。
3月23日周五,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迎来了沐义第一期沙龙活动,云集各路跨界高手,由曾担任尼尔森大学校长,拥有15年跨国咨询公司经验的刘茵 Sophie老师带领着大家,主题围绕:成功产品创新策略出发,深入剖析产品营销成功的12大要素。来自好孩子的付老师,就战略转型、布局、产品设计方面的创新作了简单描述。Sophie老师强化了营销创新,两者共同,以终为始,从组织运营、产品自身、营销方式各维度,
深入了解Voice of Customer从而明确企业的Jobs to be done。
一、竞争对手
您是怎么看竞争对手的?在这个充满博弈的时代,我们容易给自己下一个锚,告诉自己,我们差不多是中间集团的水平。然而,此次沙龙上Sophie老师梳理了我们对不同维度的竞争的看法,然在场的嘉宾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小沐大致梳理成以下的5条:
1.同行业的类似产品
2.同行业产品龙头
3.开发新的市场细分
4.流量与使用所占整个同类流量的比重;
5.生态性颠覆的创新产品。
关于同行业的类似产品的竞争,某宝上随便一搜就能出来一大排,简单粗暴。然而要做到同行业产品的龙头地位,更多会取决于企业规模、广告投入等……创新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们在这里也就一笔带过。
开发新的市场细分,当创新走到这一层面的时候,企业的着眼点已经慢慢从竞争对手转移到了客户价值上。新研发的产品可能会更具颠覆性。新的市场细分也因此诞生。这也许是许多创新研发公司与部门会考虑到的办法。
在Sophie老师的提问之下,在场嘉宾想到的行业案例有:共享单车、小米智能家电等,包括在场付老师的好孩子集团近期新上市的折叠式儿童车也隶属在内。在这里小沐联想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在汽车被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只会考虑如何寻找一匹跑的更快的马。这就是对开发新的市场细分最直白的解释。
那个时代没有客户会告诉你,“我需要一台汽车”,客户不会考虑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我想要一匹骏马” 这是客户之声(VOC),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解决客户生活中的痛点需求—— “快速移动,操作简易等”,再去完成Jobs to be done的部分。
产品的流量与使用所占整个同类流量的比重,简单说,就是把同样能满足类似客户需求的行业/产品都视为自己的潜在对手。
关于这一点,Sophie老师拿可口可乐公司举个例子:可口可乐公司在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的产品创新后,考虑的问题是:可口可乐在人的胃一天中可以消化的事物与饮料的总份额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格局变大了,考虑问题的方式自然不一样。
生态性颠覆的创新产品,着眼于整体生态和系统,打破原有的生态系统,满足了客户族群的需求,同时激发新的需求及新的产品服务。
以上信息有点模糊,让小沐来举一个例子进一步阐述:
丰田汽车在今年CES展会上,发布了e-Palette多功能出行平台。
e-Palette Concept相当于不同底盘+不同车厢的组合,不同的车厢提供不同使用场景,包括共享乘车、商品零售、货物运送等多方面的用途。打造这样一个多功能的交通工具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举个例子,它可以在早上7点钟化身成公共巴士,上班高峰结束后它将自动行驶到下一个目的地,然后换上另一个车厢,瞬间变成一台运输货物的货车,随后到了下班时间,它又将变成载人的公共巴士。不需要专职司机,还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多次“角色转换”。对于汽车的重新定义:车辆模块化,丰田做到了。这种新的定义一旦成为规模,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将会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建。
同时丰田也将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型成为一家移动出行服务公司,竞争对手也将转变为Google、苹果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
当然,在这个层面的创新,是最难的,但是一旦你的创新产品达到了这一层面的时候,客户价值自然而然优先于竞争战略,从而更好的实现产品价值、企业价值。这就是眼下最高维度的创新。
关于本次沙龙,请继续关注后续推送
第二期:创新设计—从生活中挖掘用户的需求痛点
第三期:成功创新营销—产品信息传播失败的100种原因
欢迎扫码进入沐义小题库,5道选择题帮助您更完全地掌握本期的核心内容, 也对我们的推送质量进行反馈。
